spiritualblessings

靈性的福氣 (Spiritual Blessings)

Frans StieneArticles, Chinese Leave a Comment

臼井甕男老師的教學中,我們會看到這個句子:「招福秘法,」這是箴言的序語。完整的翻譯,連同箴言如下: 招福秘法 萬病靈藥 活在今日 不要憤怒 不要憂慮 心懷謙卑 誠實面對自己的努力 對自己與他人心存同理慈悲心 每日早晚進行合掌冥想 在你心靈中具體化這點 用嘴梵唱 精進你的心靈 臼井教學是用來記得我們的真我 創始人 臼井甕男 許多練習者與老師相信臼井甕男老師所提到的福氣,跟靈授/點化/啟動中的聲明有關。但這並不是我們要探討的。如果我們深入點探討這個聲明,我們根本看不到靈授/點化/啟動的概念;反之,我們會看到心智的特定狀態。一個沒有憤怒、沒有憂慮,充滿感謝,對自己與真我充滿真誠,對自己與他人充滿同理慈悲心的心智狀態。 臼井甕男先生所謂的真正祝福,是我們的心智狀態整天都是具體化的狀態,這才是真正的福氣。 這樣想吧! 如果我們不再需要憤怒,如果我們不需要應付憤怒的人,難道這不是種福氣嗎? …

sae2

在大愛中靜止 (Resting in Big Love)

Frans StieneArticles, Chinese Leave a Comment

有一天,我收到一個學生麥可的信,跟我說,由於他每天的練習,他覺得「他在大愛中靜止」。 我很喜歡這句話:「在大愛中靜止。」 為什麼是大愛,而不只是愛而已? 當我們說愛時,這個愛經常沾染了想要、需要、欲望、執著等等情緒。然而,「大愛」卻是脫離這些的,它是跳脫任何形式的執著,因而是大愛。這裡的大是真正立足於無邊際的宇宙,無起始無終結。這種的大並不是相對於小的形容,它是沒有二元對立框架的大,無限又無邊際。也因為如此,我們可以把每個人與每件事情包容在我們的愛之中。 在我們「正常」,或是每天各種的愛當中,我們把許多人、許多動物或是許多事情排除在外,趾是因為我們的喜愛或是不喜愛。因為這種的愛來自我們狹隘的心智觀點,它包容不了每件事情。 但是「大愛」來自一個開放的心,因此它可以調節每件事物,「大愛」是我們的本質,我們的自然定義。但是因為我們的教養、我們的恐懼與執著等等你想得到的羈絆,我們掩蓋了它。 「大愛」就像是大明燈,指引各種方向;它就像太陽與月亮的合體。太陽與月亮並不需要酬庸。他們不想要任何回報,他們也不批判,貼標籤或是做任何區別。他們只是照耀,而每個人都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他們需要的。 一般的愛就像一盞罩著燈罩的明燈,散發著憤怒、無知與執著。在我們每天的冥想練習中,我們都在剝除這些,好讓我們有一天可以在「大愛中靜止」。 「偉大的燈是沒有顏色,然而它卻涵蓋所有的顏色。它穿梭過去,現在、未來。它存在宇宙出現之前,它在宇宙消失之後,還會繼續存在。儘管大明燈可以歷經世世代代的傳述,但它並無法用文字來描述。它也不能用最精準的顯微鏡來或是功能最強大的望眼鏡來觀看。它就只是遠比能描述還宏偉,而也只能透過智慧的眼睛來觀察到。」Ven.Tong Songchol(韓國禪師) 「在大愛中靜止」也可以代表我們不需要進行任何活動的當下,我們就只是處於當下。不需要梵唱,不需要執行儀式,只要在「大愛中靜止」。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走路、睡眠、飲食、交談等等活動之中,我們都能夠「靜止我們的心智-心靈-處於大愛之中」。

footsteps beach

靈氣與業報 (Reiki and Karma)

Frans StieneArticles, Chinese Leave a Comment

在很多亞洲的教學中,包括佛教,業報是重要的概念。因為靈氣系統的創始人,臼井甕男先生是日本的佛教練習者,我們就會納悶,靈氣系統教學中,是否有涵蓋到業報的概念呢? 什麼是業報? 梵文字Karma(或是日文業),顧名思義就是,行動,或是某種情況的活動。然而,佛教徒把這個字直接解釋,並且延伸這個字,所以就演變成業報就是行動,每個行動背後的意圖或是動機,都會帶來行動的結果。換而言之,每個行動—無論是生理、口語或是心理的,都會展現在特定的結果或是情況。而行動背後的動機則造就了結果。 在佛教中,這意味著每個行動—包括行動背後的動機與實際的結果—都會留下業報的蹤跡。他認為藉由執行良善美德的行動,你會創造良善美德的業報,而執行不良善的行動,你會創造不良善的業報。 從這個解讀來看,我們可以看到內在的快樂是從良善的行動昇起的,而內心的紛擾與一般的苦難都是從不良善的行動所導致的。在日本,這稱之為go o mukuu;意思就是業報。 源起於憎惡、貪婪或是無知的行動,是不良善的。 源起於非憎惡、非貪婪或是非無知的行動,則是良善的。 龍樹(大乘佛教論師) 美德 業報的觀點是很有力的觀點,從這個觀點來告誡我們要觀察我們採取的每個行動,並且進行良善的行動,好得到快樂的生活。要確保我們的付出得到成功,我們首先一定要定義美德的特質,與不良善的行動。這麼做,會讓我們喚起內在的智慧。智慧會帶領我們進入對心智活動的深入了解,而透過我們的心智與它的意圖,會讓我們的行動更具體。 舉例來說,我們可能會對一些值得的情況來進行捐錢的行動,而我們內在的意圖或是動機卻是得到讚美。這種炒作的良善行動,卻是進入不良善的範疇,因為內在的動機是來自於自我主義與貪婪。 第一步驟 藉由練習,例如像瑜珈、佛教或是靈氣系統,我們淨化我們的業障。在日本,這稱之為go o tenzu,意味著改變我們的業障,或是改進業障。 靈氣系統中,自我療癒的第一步總是從練習的基礎—靈氣箴言開始的: 只有今日; 不要生氣;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