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標籤、區別與批判 – Let Go of Labeling, Distinguishing, and Judging

Frans StieneArticles, Chinese Leave a Comment

bamboo2

「我們越要詮釋一種經驗,並用言語來形容它,我們越是遠離它。我們讓這些『既有』的觀念,二元的觀點來詮釋這個世界,因此我們對平日的情況的回應與反應都已經不是來自自然的狀態。」塔唐祖古(譯者註:1995年中共統治西藏後,藏人流亡至印度及歐美各地,也將西藏佛教帶到世界各地。塔唐祖古後來到了美國,成了美國寧瑪中心的創辦人,是美國最大的靜心禪坐中心。)

為什麼在這個現代的社會中,放開標籤、區別與批判是如此重要呢? 

其中一個理由就是,我們在我們的世界中,有許多的衝突是來自於我們持續地貼標籤、區別與批判。如此的話,就不會有任何和諧、平衡與流動來自於我們的自然狀態,我們的真我,。

標籤、區別與批判是因為我們持續比較而產生的。比較著什麼是好跟壞,比較著什麼聞起來好或壞,比較著冷跟熱,比較著、比較著,不停地比較著。我們持續地比較著,猴子般的心智似乎永遠都不會停止。在這種情況中,我們隨時都是能量耗盡,創造出一個疲憊、壓力大又封閉的心智狀態。

當我們比較時,我們創造問題,而這種問題可能會讓我們對他們與對自己失去同理心。

「但是當你不仔細地觀察,你可能會發現你自己正在貼標籤或是批判這個經驗。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,你就不會接觸到經驗更深層更微妙的層次,而你的覺知也會跟著這情況而膚淺了。」塔唐祖古

讓我們進一步探索。我們可能會說:「我看到我自己庭院的樹很高大。」但真的嗎?因為我拿這個跟其他的做了比較。

是的,跟樹旁邊較小的灌木做比較,它當然比較高。但比起高山上的大樹,它卻顯得渺小。所以,到底樹是高或是小?都不是,它只是一棵樹,這樣而已。

我們越比較,我們越容易貼標籤、做區判與進行批判。但如果我們停止這麼做,事情會如何?如果我們看待萬事萬物,僅僅只是他們的本質,那會有什麼變化呢?我們就只是看到一棵樹、不醜也不美;我們會看到經驗的本質,不好也不壞。這反而會創造出一種對我們所接觸的每一個經驗充滿感激的感受。

這種不帶標籤、區別與批判的方式來看待事物,會創造同理心。多數的時間,我們都有受限的同理心,因為,不運用同理心來看待事物,我們反而運用比較、貼標籤與批判他人的好壞、某人的美醜、某人身上的氣味好壞等等來看待事情。因此,如果我們想要幫助他人,我們很容易受到我們喜歡的吸引,而不去注意我們不喜歡的地方。

因此對事情貼標籤,做區別與批判會創造出二元的結果,我們喜歡的事情跟我們不喜歡的事情。這反之會造成我們對我們喜歡的事情更執著,然後我們把我們不喜歡的事情都推到一旁。更進一步來看,現在我們也種下了憤怒、憂慮與忌妒等等情緒的種子。

我們對我們不喜歡的人要求我們的幫助而感到憂慮;我們對氣味不好的人跟我們要求我們給予一些東西而生氣;我們對別人跟我們美好的朋友講話而感到忌妒。

現在,當我們開始看待標籤、區別與批判是種憤怒、憂慮、恐懼與忌妒等等情緒的繁殖地。這些陷阱是不是很熟悉呢?

這就是為什麼任何任真的靈性練習者都會放開標籤、區別與批判,因為這樣,我們可以變成充滿同理心的人類。如此,會創造一個充滿同理心的世界,讓我們從中看到平靜與和諧。選擇同理心,而不是比較心。選擇同理心,而不是類別心。

「因為不管任何時刻,我們都會跟類別或是詮釋有所牽扯,心智會從經驗本身切斷,會讓我們被自己無止無盡演化的想法給綁住,並深陷其中。」塔唐祖古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